欢迎光临山东又工机械工具有限公司官网
山东又工机械工具有限公司
Shandongyougong machinery tools co., LTD

全国服务电话:

0538-3531888

逆势突围:一家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
来源: | 作者:孙向民 | 发布时间: 137天前 | 18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逆势突围:一家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

各位领导、行业同仁:  大家好! 

我是山东又工机械工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孙向民。公司成立于2005年,开业之际,山东省工商联的多位领导和我们商会的很多同仁都参加了开业典礼,公司现在整20年了,也取得了一些成绩,公司产品出口越南、泰国,美国,中东等10几个国家,在国内,给一汽二汽陕汽宇通客车,潍柴集团常年配套,同时,在国内有400余家经销商。疫情期间,公司的业务也没有受到影响,职工住在公司生产。但是随着22年12月份放开以后,市场开始萎缩,出口配套内销全面下降,公司从原来24小时白班夜班生产,开始转入仅白班生产,我们的产量降了40%多。原来我晚上会到车间看看,但是现在,我在深夜看着空荡的厂房问自己:"这个经营了二十年的工厂,会不会成为被时代淘汰的标本?"有调研显示,超过85%的五金工具企业在后疫情时代面临显著增长压力,传统模式遭遇严峻挑战。如何改变现状,是我们必须要做的。

我们痛中思痛,积极改变,在今天,我们不仅实现了年营收逆势增长17%,更将产品卖到了全球12个国家,成为6家汽车巨头的A级供应商。 

这背后没有奇迹,只有传统企业在生死线上对生存法则的重新理解。请允许我占用大家的一点时间,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在后疫情时代,是如何走出困境的。

第一:困境诊断:

2022年,我们三年的疫情基本结束,在这个时候,各项数据触目惊心,全球五金工具市场规模增速降至1.2%,这是一个官方数据,应该含有部分水分,我自己认为,应该是负增长。国内产品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68天,我们平时从材料投入,到生产完毕,包装运输,回款,大体在35天左右。国家海关总局公布的出口额下滑了46%,基本上就是一半,在这些惨淡的数据背后,我们企业也引来了最黑暗的时刻,出口严重下滑,国内市场不好,汽车卖不动,配套工具更是少的可伶,我爸爸在工具行业40多年,第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,说:“怎么办?要不咱把企业卖掉吧?”我当时心里一紧,怎么卖掉?土地、厂房、设备、银行怎么处理?还有近300名工人,每个人按三口之家,这又将近900人靠着公司吃饭,这不是卖青菜,看着不行随时收摊,这么大企业,企业责任,社会责任,怎么办?那几天我自己住在办公室里,苦苦的思索,大环境不是我们能改变的,但是,我们应该自己突围,我坚信一句话,只有倒闭的企业,没有倒闭的行业。

我认为,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4个:

1.  市场需求的“冷热不均

    传统需求饱和与波动:基础手动工具市场增长乏力,同质化竞争白热化,陷入残酷价格战。房地产等行业调整加剧需求不确定性。

    新兴需求响应不足:高端装备制造、智能家居等领域对高精度、专业化、智能化工具的需求激增,但供给存在缺口与滞后。

    消费升级挑战: 终端用户对品质、品牌、体验的要求提升,而许多企业仍停留在“能用就行”的层面。

2.  成本持续提高,让企业举步维艰

    虽然疫情之后,原材料价格没有大幅攀升,有的还小幅下降,但是人力成本刚性上升,劳动力红利消退,招工难、留人难、人力成本持续攀升成为常态。

    安全与环保投入加压:“双碳”目标下,环保合规成本及安全费用成为新的重担。

3.  产品缺乏创新乏力

   研发投入不足与转化低效:研发投入占比普遍偏低,研发与市场脱节,成果转化率不高。我自己名字的专利就有34项,但是大部分为了高企专精特新这些标签而写的。

    低附加值陷阱:大量企业仍深陷于代工和低端产品制造的泥潭,品牌能力弱,抗风险能力差。

4.  国际形势越来越变幻莫测,对企业的出口影响严重

美元原来的持续加息,对国外进口商影响很大,加上最近的关税,出口形势不容乐观。

但是,这这种情况下,我们看到了两个新的数据:

1、东南亚市场工具需求年增23% 

2、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本土化采购率突破65% 

于是,我自己做了一个计划

1. **出口市场的精准爆破** 

我先飞到了泰国、越南、缅甸,这是我外贸销售的主要三个东南亚国家,我的客户在当地实力都非常强大,他们进口减少的原因一个是疫情,另一个是美元加息,他们兑换成美元的成本急剧上升,拿泰铢为例,兑换美元上升了15%,这三个国家区别对待,越南、缅甸和中国接壤,他们在中国都有公司,我们大量开展边贸业务,用人民币结算,抵消美元加息的影响,对泰国客户,按照客户的要求,生产新型的产品,多元化生产。

-   同时,完善各种认证,邀请一些贸易商成为合伙人 ,我们把产品投放过去,我们只要一部分钱,其余的,我们在东南亚要水果、蜂蜜一些东西,先把货卖出去再说。

2. **国内市场的纵深作战** 

- 建立"三级客户金字塔":头部车企-区域经销商-终端用户

汽车行业是国内的重要客户,我们为一汽、二汽、陕汽、宇通、济南重汽、潍柴常年配套,现在车企不景气,但是车还是要生产要销售,只要销售就需要工具,他们的需求点是降低成本,大家知道,配套的产品价格已经压的很低,再降企业是没有任何利润的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积极和厂家协商,精简产品规格,进行优化,我们在陕汽一个配套的工具箱中,我们生产出异型扳手,成功将16支扳手缩为12支,使其成本降低了11%,换来5年独家供应协议 

我们总结出来两个经验:** 

1、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外贸,而是建立"适配型供应链" 

2、国内市场要做"深度捆绑"而非"浅层交易",我们只要能提供客户喜欢的产品,市场一定是有的

第二:制造革命——"车间里的数字化转型"   

我们很多的五金企业,都存在着三个致命问题: 

- 老师傅经验难以标准化 

- 设备老化导致稳定性缺失 

- 质量追溯依赖纸质单据 

**重生之路:** 

1. **看得见的硬改造** 

- 投资600万实施"设备换心计划":保留机床主体,加装智能传感系统,能用智能替代的,就坚决不用人工。我们自己改进的全抛光设备,一台设备可以替代3个工人。 毛坯生产线,原来一个线7个人,现在升级设备以后,改成了3个人,热处理车间,由原来12人,降到了2人,电镀线由15人,降为10人,全部下来,减掉80人,平均工资4500,养老保险1700,这样一个月节省工资近50万,一年600万。

2. **看不见的软升级** 

   公司从建厂就执行“量值管理”,开发"工匠经验数据库":将37位老师傅的247条操作经验转化为标准参数,推广”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员就是上一道工序的质检员”这一管理办法,形成全体员工都和质量挂钩。这样把废品率严格控制在千分之二之内。

第三篇章:机构的改进 

**管理困局:** 

我们这种传统行业,我们在管理上存在三大弊端: 

- 市场信息传递慢

- 人管人还是主要管理办法

- 90后技术骨干流失率60%以上,培养年轻的骨干十分困难 

**变革风暴:** 

1. 每天收到的外部信息,再晚也要当天处理完。

2. **人才生态重构** 

- 实施"双导师制":新员工同时配备技术骨干和车间主任

- 开设"育人奖":优秀新员工和带领老师,实行全部奖励,公司提供现金和实物奖励。

第四篇章:未来战场——"正在发生的三个质变" 

1. **产品属性之变** 

- 从"功能工具"转向"智能工具":我们正在研发的新一代扳手,内置传感器,可生成车辆维修报告。 

2. **竞争思维之变** 

- 建立"工具+服务+数据"的立体壁垒:在泰国市场推出工具租服务,利润率提升4倍 

3. **价值定位之变** 

- 从"制造业企业"进化为"解决方案商":为客户提供配套方案。 

各位同仁,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。当有人抱怨"制造业寒冬"时,我们更应该看见: 

1市场对工具的新的需求  2智能化的全新应用场景  -3工业4.0赋予的弯道超车机遇  所以,在这个不寻常的时候,我还是用开头的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,只有倒闭的企业,没有倒闭的行业。